日前,由新疆國土空間規劃學會主辦的全區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交流會在吐魯番市舉行,旨在搭建開放共享的平臺,請專家學者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把脈問診”。
聚焦新型城鎮化和國家規劃體系改革,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尹稚在交流會上提出,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可以進一步豐富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內容,強化多部門聯動,建立多線條、多目標協同機制,讓政府、市場和市民都能在國家規劃體系中找到立足點。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偉建議響應新疆戰略需求,深化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的治理認知與邏輯,立足地域特色創新實踐路徑,推動“編制短跑”向“實施長跑”有序切換。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鄭筱津認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評估應建立一套可轉化、可落地的空間治理支撐機制,不僅用于評估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找準原因、形成對策、支撐決策,常態化有效統籌國土空間規劃實施。
關于規劃實施評估如何與新疆的地域特性相結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杜宏茹建議,結合干旱區流域、綠洲、資源開發等不同類型區提出各有側重的評估重點。新疆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王新寧也表達了相似觀點:“新疆地州市資源稟賦與發展優勢差異顯著,在評估過程中要建立差異化定制式的評估體系,設計從‘體檢評估’到‘動態調規’的全鏈條機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