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立強研究員團隊基于對昂龍崗日淡色花崗巖的系統研究,提出了淡色花崗巖成因新模式。
傳統觀點認為,淡色花崗巖多為S型花崗巖,系淺部地殼尺度范圍內變質沉積巖的脫水或注水部分熔融的產物。但關于淡色花崗巖的成巖物源、成巖機制仍存在較大爭議,尤其是淡色花崗巖的源區能否為下地殼物質的部分熔融,以及該源區形成的母巖漿能否通過分離結晶最終形成淡色花崗巖。
昂龍崗日淡色花崗巖是在北拉薩地體發現的首例淡色花崗巖。此次研究發現,該套淡色花崗巖由具高Sr/Y、La/Yb特征的二云母花崗巖、具高演化特征的石榴石白云母花崗巖及含W-Nb-Ta的偉晶巖組成。研究團隊通過全巖Sr-Ba元素的模擬計算,得到了石榴石白云母花崗巖為二云母花崗巖母巖漿通過“晶粥-熔體抽離”模式形成的新認識。
上述研究成果不僅提出了淡色花崗巖成因新模式,而且指示了下地殼角閃巖相部分熔融可能為淡色花崗巖型W-Nb-Ta礦的新物質源區。相關述成果發表于國際著名刊物《GSA Bulletin》上。
